Blog

在人生中,我們經歷著許多 #我要什麼 的階段。
小時候,嚷嚷著 #我要快快長大,幻想著自己可以做著大人可以做的事情, #自由自在的生活;
小學時,想著 #我的志願,夢想著自己長大後的樣貌,終有一天可以實現自己心裡那個願望, #成為自己要的那個樣子;
國中的時候,心念著 #我要考上什麼高中,可以有個好學校有個 #美好的人生;
高中的我們,思考著 #我要考上什麼大學,我要讀什麼科系,可以光宗耀祖或是可以有個更美好的人生;
到此時,心裡充斥著對未來的遐想與憧憬,想像著自己從此可以達成我要的。
然而,到了大學,那個 #我要什麼 分裂為兩種模式
模式一:
要符合父母期待 (念什麼科系才是父母認為好的:父母沒做到的、父母的面子…)
要符合社會期待 (念什麼科系才是社會認同的:身份地位)
要符合社會價值觀 (念什麼才是人生勝利組:整形醫生、AI工程師…可以賺大錢的)
模式二:
要交男女朋友
要瘋狂玩電動
要玩社團
要打工
要夜唱
要自由
要放鬆
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
處在及時行樂,活在當下的最好時刻。此時此刻的我們正盡情發揮,最勇敢無畏,想什麼就做什麼的時候。
所有的事只要我要,做了再說。
從此,人生開始出現了分岔路。
直到進入社會的那個當下, #我要什麼 開始成為無窮迴圈的疑問句。
人生就此開始尋覓,到底 #我要什麼? 什麼是我要的?
一直在生命裡面探問自己,即便自己心裡有著很深的想望,還是會深怕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,會害自己走向後悔的路途。
所以,我們開始猶豫,開始在意別人眼光,開始把社會大眾思維變成 #我要什麼 的基準。
然後,想著 #我要怎麼符合別人期待, #我要怎麼才能跟那些所謂的成功者一樣? #我要怎樣快速達到那樣的位置?
在追尋以上的 #我要什麼 的過程中,大部分的人,即便每每達到了自己所謂那個符合外界期待的目標後,自己一點也不快樂,一點也不滿足,心𥚃好像有什麼不太對勁,卻也說不出來。
似乎當我們進入了社會,便開始忘了以前那個夢想,以前那個我的志願,以前那個我其實沒有追求什麼的時候的快樂,好奇怪喔!為什麼會這樣呢?
親愛的,沒事的。
你能有這樣的發現反而是件值得開心的事,因為表示你有覺察到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態。
只要你開始願意把 #我要什麼變成驚嘆號! 覺察自己做什麼其實你是快樂滿足,甚至你會不知覺的投入期間,然後抬起頭來發現原來時間過了這麼久了。
噹噹~~~恭喜你,這樣就表示你在 #Flow𥚃,這是積極心理學說裡發現人在做某件事時的那種全神貫注,投入忘我的狀態。
表示我們在做喜歡且有挑戰並擅長的事情時,會出現的 #心流狀態。
請特別留意它是如何出現在你自己的生活中。
它可能會出現在回鄉做你喜歡的事,辭職投入你想很久的事業,回家陪伴你的家人,跟老闆說出你想要做的專案或是投入一份公益的基金會等等。
更多可能是會出現在一些時候,那些跟你以為的不一樣,也跟社會或長輩們的價值觀不同的地方,只是你害怕而已。
所以親愛的,開始觀察自己,去覺察自己 #我要什麼!
之後就去做吧!直到Flow為止!
#知心心理諮商所 #所長
#改變的秘訣
#如何破除恐懼勇敢行動
#顏瑜慧諮商心理師
#教練式諮商 #心靈教練
#職涯諮商 #婚姻諮商 #企業諮商 #同志諮商
#自我探索 #心理諮商 #親子諮商 #伴侶諮商
#台中市心理諮商
預約電話:0966-216-656
Line預約:@realiz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