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瑜慧 諮商心理師 

  講到「自私」,大部分人對這個詞,都是呈現負向的感受較多,意謂著一個人只顧著自己不管別人,是一個人把自己的考慮或利益置於別人的利益之上(by Wikipidia),所以大多數人不喜歡也討厭跟這樣的人來往,也深怕自己被貼上這樣的標籤,但有沒有好奇過,為什麼有人願意做這樣的人?有人「故意、夢想、立志」要成為這樣的人?你不會納悶嗎?如果可以「他」願意嗎?

  透過這樣的好奇,讓我們一起思考「人生脈絡」,根據邏輯上來說,一個人的行為成因必定有它的道理可循,一個人要成為一個「自私」的人,就會有它的時空背景,所以我們可以推理,「自私」是這個人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的產物而帶到他的現實生命當中,所以自私就會跟著他在生命裡存在著,例如:在企業裡,常常碰到老闆錢賺很多,為什麼不願意多讓利出來給員工?明明他已經擁有這麼多了,為什麼不願意拿少一點?其實底層裡,他在「#害怕」失去付出這麼多才得以擁有的東西,這也意味著,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之下,「自私」是個生存的生活要素之一,所以「自私」是 #為了生存,跟一個人的擁有多少無關,跟#他對於內心裡的「恐懼」大小有關,說到此,是不是可以多理解「自私」的人?他其實也不是願意的,只是在那樣的過程,他得「選擇」這樣的方式才有安全感而已。

  另一個觀點,也值得我們思考,關於那些以「愛與貢獻」之名的狀態,從「孝順」父母這件事來談談,「孝順」是出於 #我認為孝順父母很重要,所以我「孝順」,因此「孝順」這件事,其實是為了 #滿足自己的心,認為這樣做才會 #令我安心,所以 #我選擇孝順,如果按照上面的邏輯, #孝順是自私的 其實,因為是 #為了自己而做,雖然看似是 #為了父母,但很多時候,我們是用 #我們認為父母要的來「孝順」父母,不是嗎?

  以上兩種觀點,認清自私是為了生存,而且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,自私一點都不羞恥,也不是全然不好,#嘗試去了解自私 因此可以產生不同的觀感,也較能理解「自私」的人的心裡其實跟你我沒有不同,是來自於 #恐懼生活的方式,這樣我們才能更多元包容彼此,也較能為我們開啟溝通對話的頻道,關係也才有機會拓展與前進。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們彼此相互了解,是為了讓人生更加豐厚彼此努力學習前行。

#知心心理諮商所 #所長
#自私
#顏瑜慧諮商心理師
#教練式諮商 #心靈教練
#職涯諮商 #婚姻諮商 #企業諮商 #同志諮商
#自我探索 #心理諮商 #親子諮商 #伴侶諮商
#台中市心理諮商
預約電話:0966-216-656
LINE預約:@realiz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