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瑜慧 諮商心理師

前幾天,有個朋友傳了一句話來跟我分享

「焦慮是對無常的抗拒」

維基百科說: 無常(巴利語:अनिच्चा,anicca,梵文:अनित्य,anitya,藏文:མི་རྟག་པ་,藏語拼音:mi rtag pa),佛教術語,是常的反義字,字面意義為變異,指為一切世間萬物終將變異,無常存者。無常道出一切皆不真實和不持久, 它喚醒人們的恐懼。

聽到之餘,心裡很是能夠體悟這句話。焦慮地升起很平常也很頻繁,我最常留意到的焦慮時刻,是來自於對未知及未能預測的恐懼,這也是最常見的焦慮來源。邏輯上好像很有道理,對接下來的事情會發生什麼而並不能掌控預見,所以似乎理所當然地會產生焦慮緊張感,而大多數時候對話會像是

『公司給了一個新的任務,挑戰挺大的,我能做得到嗎?』

『天啊! 要結婚了,這麼重大的責任,我擔得起嗎?』

『明天有個重要的presentation,台下有一堆上級長官來聽取、看我表現,我很怕我表現不好,會不會我在公司就沒有升遷的機會了?』

『我已經傳Line給對方,但對方已讀不回,是不是在生氣或是怎麼看我的?』

一切都聚焦在未來,滿腦子出現一些預測、假設,因而腦袋裏開始編起故事,心裡的小劇場越演越烈,八點檔的劇碼在腦子裡演過一遍又一遍,像是結局已經如算命的鐵口直斷肯定會發生一樣。此時伴隨而來的焦慮感就越發嚴重,以至於影響了我們當下的表現與決策。這聽起來或許很荒謬,卻如實境一樣地不斷重複發生在我們的平常生活裡,所以我們開始抗拒行動前進,害怕失敗挫折的產生,因此停滯不前,過甚者開始逃避。

但是其實有沒有發現焦慮只是一種「生理反應」,而不是「事實」?那些都是自己念頭上衍生的情緒,而把自己嚇呆了,說穿了,「焦慮」不可怕,可怕的是自己都跟自己說了些什麼!

其實我也會這樣的,因為心理師也是『人』。但是在我看清楚這一切真相後,每當再遇到「焦慮」這個情緒時,我會讓自己STOP:

1.Stay (停留): 

停下來感受自己的情緒,不是去抗拒它,直接接受焦慮的情緒是一個很重要的第一步,好好的感受它的存在,通常此時很奇妙的,情緒自己會消弭掉,就像我們人需要被關注一樣,情緒有了安全感,被注意了,就會穩定了。

2.Transit (越過): 

越過腦袋的聲音,專注當下,若要將事情做好,此刻我能為我自己做什麼?

3.Observe (觀察): 

持續觀察自己的任何狀態,情緒思想面的,保持不斷的自我觀察,不受干擾。

4.Put it down and plan to action (放下和計畫行動): 

認知焦慮只是生理反應,腦袋的劇場不是真實,就可以將焦慮放一旁,把焦點放在當下行動上,專注Here and Now。

焦慮其實是可以讓我們看見自己的勇敢與自信,它是個好的情緒訊息。因為表示我們在乎這件事,所以我們才會產生焦慮。如果我們能夠善用,就能避免被焦慮淹沒,而造成心智障礙了喔!

#知心心理諮商所 #所長
#關係要好 #願意說 #願意聽
#顏瑜慧諮商心理師
#教練式諮商 #心靈教練
#職涯諮商 #婚姻諮商 #企業諮商 #同志諮商
#自我探索 #心理諮商 #親子諮商 #伴侶諮商
#台中市心理諮商
預約電話:0966-216-656
Line預約:@realiz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