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很容易生氣,是不是脾氣太差了……」
「我無法像其他人一樣感到開心,總覺得無聊、提不起勁……」
「我一直為別人不經意的話感到受傷,是不是太脆弱了……」


這些話,是否讓你感到似曾相識?不知,你最常出現的情緒,是生氣、無聊,還是難過呢?
面對相同的事件,為什麼每個人的反應會如此不同呢?有些人感到悲傷,有些人感到自責,也有人會直接表現出憤怒。
其實,情緒反應通常與童年的家庭氛圍息息相關。倘若在童年時期,「生氣」能讓自己獲得想要的東西,而「哭泣」卻無效。那麼,憤怒就很有可能會成為慣用的情緒反應,這也可以稱為「表層情緒」。
長期下來,那些經常使用的表層情緒,就會慢慢取代那些被壓抑的深層情緒。就像是我們越常使用慣用手,非慣用手就會越來越笨拙。
然而,沒有哪一個情緒不該存在。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,每一種情緒背後,往往都藏著和他人互動的功能。
生氣,就像是給自己戴上盔甲,捍衛自己的界限,保護自己不被傷害;難過,則像是一座溫柔的小橋,讓我們得以和他人更深層地連結,彼此靠近。而開心,總是帶著太陽的光芒,能讓我們與他人共同創造出美好又溫暖的回憶。
倘若,有情緒不被我們允許出現,那我們也會失去相對應的社交能力。


你最陌生的情緒是什麼呢?
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。或許因為你真的很少感受到那種情緒;但也有可能,是你被教導「不可以」有那樣的情緒。就像是小時候哭泣時,若你經常遭受父母責備與羞辱的話,「哭」就會成為最禁忌的表達方式,長久下來就會成為最陌生的情緒。
面對陌生的情緒,就像孩子對待陌生食物,總會感到不安與排斥,甚至連試都不想試。因此,那些越被視為禁忌的情緒,越容易被封印在心底,難以察覺。
有時,這些滿溢出來的情緒,是需要花更大的力氣鎮壓。然而,當我們越是用力壓抑情緒,這股壓力就像是被緊緊壓縮的彈簧。剛開始或許還能忍住,但隨著時間累積,壓力越大,反彈的力量也就越強烈。這,便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會突然出現,令自己或他人難以理解的強烈情緒。


探索「不被允許」的情緒,才能化解經常出現的負面情緒
那些不被允許出現的情緒,背後總有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。
有些人覺得「憤怒」太可怕,會讓人看起來失控。有些人覺得「脆弱」太羞恥,彷彿代表自己不夠堅強。有些人覺得「嫉妒」太醜陋,怕被認為心胸狹隘。甚至,也有人連「快樂」都不敢允許,深怕被說自私或不負責任。
雖然看似合理,卻可能也是成長過程中的學習與防衛,而非真實的需求與情感的流動,這容易使我們扭曲了情緒的價值與用意,危害到心理健康。

🎯總是愛生氣的人,不一定是脾氣差,而是「不被允許脆弱」。
也許,你曾經在被忽略時哭泣,卻被旁人一句「別這麼玻璃心」輕易打斷。也許,你曾經在失敗時表達失落,卻被旁人斥責:「別再想那些,你就是不夠堅強!」
於是,你把悲傷收進心裡深處的盒子,並築成一層堅硬的盔甲,用「生氣」來捍衛那個盒子不被打開,也保護自己脆弱的心。因為對許多人來說,難過等同於脆弱,可是會被別人看扁的。
然而,當生氣一直扮演保護者的角色,悲傷或難過便失去了被看見與被理解的機會,變成一顆潛藏的不定時炸彈。

🎯總是覺得無聊的人,不一定是因為自己無趣,而是「不被允許開心」。
也許,童年時期的你,開心就像是一盞剛亮起的小燈,還沒來得及照亮什麼,就被別人急忙關上。總有人說:「玩夠沒?還不趕快去做正事。」「別得意忘形,小心樂極生悲!」「還笑,是想讓別人看笑話嗎?」這些話語,讓你學會把「開心」的燈火藏進心裡最深處,怕一不小心就被澆熄,再也不敢輕易點亮。
於是,「無聊」成了你和這個世界最安全的屏障。在無聊裡,沒有開心,就不會有失望。然而,看似平靜的海面下,卻藏著深深的孤寂與無人能懂的心事。

🎯總是糾結過去的人:不是你忘不了,而是還沒能說出口
在你的生命經驗裡,是否曾有一句話,傷你傷得好深好深、好久好久……
或許,你很想忘記這些話,但卻始終忘不了。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是「壞事優先播放機」,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我們,要記得保護好自己,可別再受傷害了。可是,當這些記憶不斷重播,慢慢地就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。
這時,不妨先問問自己:「當我回想那句傷人的話時,浮現的情緒是什麼?」因為,那些看似「受傷」的感覺底下,往往藏著不被允許的憤怒、失望或渴望被理解的情緒。
真正卡住我們的,並非是話語本身,而是那些還沒被說出、沒被接住的情緒。當你願意給自己一點空間,讓那個被壓抑的深層情緒被聽見與理解,也就有機會擺脫過去的束縛。


送給自己一個安全的探索空間,聽見內心真正的聲音
如果你常常被負面情緒困住,卻不知道該如何與它們共處,也許你可以試著走進心理諮商的空間。心理師會在安全且支持的氛圍中,陪伴你一起探索那些被壓抑、從未被允許說出口的情緒,讓它們有機會被看見、被理解,慢慢減少它們對你生活和人際關係的影響。
願我們都能一步步鬆開從小背負的標籤與限制,重新修復自己與情緒的關係,找回信任與自由。

參考書籍|《你很好,只是你不知道:擺脫人生內耗的「不在意」情緒練習》,Poche,平安文化,2025。

 

#知心心理諮商所
#胡瑋婷諮商心理師
#敘事治療 #職場壓力 #情緒調適
#焦慮 #憂鬱 #童年創傷 #自我認識

#職涯諮商 #婚姻諮商 #同志諮商
#心理諮商 #親子諮商 #伴侶諮商
#台中市心理諮商

預約電話:0966-216-656
Line預約:@realizing

追蹤「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」粉絲專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