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
最近熱播的台劇《童話故事下集》中,男女主角因成長背景和生活習慣的不同,經常在溝通上產生誤解與衝突。儘管彼此珍惜,卻總因「表達愛」的方式不同而產生落差:一方覺得自己付出很多,另一方卻感受不到;或是想表達關心,卻因方式不恰當反而讓對方更受傷。這種「不對頻」的情況,正是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的核心問題——愛,不是給自己想給的,而是給對方真正需要的。
「愛的語言」——找到讓對方感受到愛的方法
享譽全球的人際關係專家蓋瑞.巧門(Gary Chapman)博士,在他的成名經典著作《愛的語言》一書中,提出了五種愛的語言:
(1) 肯定的言語
(2) 精心的時刻
(3) 接受禮物
(4) 服務的行動
(5) 身體的接觸
很多人不理解:「我已經做這麼多了,為什麼對方還是不開心?」其實,這是因為我們習慣用「自己的愛之語言」來表達愛,卻沒有意識到對方需要的可能完全不同。例如,《童話故事下集》劇中一位角色透過不斷送禮物以表達關心,但對方其實更渴望「肯定的言語」或「精心的時刻」。又或者,有些人其實只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就能獲得滿滿力量,而另一方卻選擇用自己認為「更有價值」的方式付出,結果導致愛的傳遞失敗。
那麼,當我們與伴侶出現分歧時,該如何「解套」並重建良好的相處模式?以下幾點建議,或許能帶來啟發。
1. 先聆聽彼此內心的「痛點」🎯
很多衝突的關鍵並非「無解」,而是「雙方各說各話,沒有真正聽懂對方」當爭執發生時,我們往往急於證明自己是對的,導致對話變成一場「爭輸贏」的較勁,甚至使用情緒化字眼,忽略了真正的需求與期待。
當情緒升溫時,試著深吸一口氣,緩和自己的情緒,然後問問對方:「你真正希望我改變的地方是什麼?」「你現在最需要的支持是什麼?」當雙方願意坦誠表達內心期待,就能更容易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。
2. 理解對方的「愛之語言」💗
有些人需要肯定的話語才有安全感,有些人則偏好行動或陪伴。當你能尊重並用對方的方式去表達愛,愛才能「直達心坎」。這並不是要委屈自己,而是學習更有效率地傳遞愛的訊息。
試著觀察伴侶的需求,甚至可以直接詢問:「什麼樣的行為,會讓你覺得被愛?」當你用對方的語言來愛他/她,感情自然會更加緊密。
3. 接納彼此的不同背景與節奏 🤗
在《童話故事下集》中,角色的成長環境、家庭教育、人生目標各不相同,即使雙方都懷抱愛意,仍然可能因為價值觀的差異而爭吵不休。
當我們能夠理解:「對方的反應,來自於他的成長經驗」,便能更有耐心地去看待彼此的差異。例如,當對方在某些事情上反應強烈,試著想想:「這與他的過去經驗有關嗎?」有時候,換個角度理解,衝突就能減少。
4. 調整溝通方式,避免無效對話 🗣️
如果發現爭執中說教或指責無法解決問題,不妨調整溝通方式。例如,有些人透過訊息傳達感受比當面爭論更容易冷靜;而對某些人來說,真誠的眼神交流與擁抱能更快化解誤會。
找出最適合彼此的溝通模式,才能讓愛真正傳遞,而不是停留在誤解與防備之中。
5. 給彼此空間與時間調整 🧑🤝🧑
有時候,當衝突一時無法解決,給彼此一段冷靜期,反而能讓雙方更理性地思考彼此的立場。這段時間不僅能幫助情緒沈澱,也能讓彼此重新審視關係,進而找到更好的相處方式。
愛不是一味糾纏,而是給予對方足夠的空間,讓感情有成長的餘地。
從「我想怎麼做」到「你需要什麼」
正如《童話故事下集》所呈現的:走過衝突,才能更理解彼此的珍貴之處。原來要真正修復關係、找回心靈的契合,就要懂得彼此間的差異,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付出。《愛的語言》書中也強調:真正的愛,不是給自己想給的,而是給對方真正渴望的。
每段感情,都是一場攜手同行的旅程。當我們願意放下堅持「以自我為中心的愛」,改以「你需要什麼」為出發點,用對方能接收的方式給予愛,才能在彼此的差異中,找到共鳴與新的相處平衡,實踐愛的本質、落實愛的真義。
如果雙方都能嘗試持續的理解、包容與調整,我們終將在關係裡,找到更成熟、更穩定,也更幸福的童話「下集」。
#伴侶諮商 #親密關係 #影集 #童話故事下集
#知心心理諮商所 #顏瑜慧諮商心理師
#職涯諮商 #婚姻諮商 #企業諮商 #同志諮商
#自我探索 #心理諮商 #親子諮商 #台中市心理諮商
| 預約方式
・LINE好友預約:@realizing
・電話預約:0966-216-6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