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心理諮商時,很多人因為焦慮、憂鬱、人際關係問題或情緒難以調節而來。但是,深入了解後,我們常發現,這些問題背後,其實藏著未癒合的心靈傷口——「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CPTSD)」。

什麼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CPTSD)?為什麼我們常忽略它?

現在大家對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」可能不陌生,但「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CPTSD)」是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的議題。CPTSD是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長期且反覆地經歷無法預期或逃離的人際創傷,比如語言、情緒、心理或生理上的虐待和忽視。這不僅限於童年的情感忽略和虐待,也可能是在關係中持續受到重大傷害,例如霸凌、家暴或高壓的人際關係。

很多人其實都有CPTSD,只是我們往往因為明顯的憂鬱、焦慮等問題,而忽略了內心深處的創傷。特別是在華人文化裡,我們習慣把「乖」、「孝順」、「懂事」當作優點,所以不容易察覺自己的心受傷了,甚至認為這些表現是好的。直到我們發現自己一再陷入情緒和人際關係的困境,才恍然大悟:「原來,我受傷了。」

 

CPTSD是怎麼形成的?

我們天生就有一套自我保護的機制,心靈會想辦法讓我們遠離痛苦。在面對巨大壓力或關係衝突時,這些保護機制自動啟動。我們可能會用激烈的反應來嚇阻別人,迅速逃離危險,或者乾脆關閉自己的感覺,讓自己舒服一點。還有一種方式是,為了生存下去,不自覺地討好可能傷害我們的人。

然而,雖然這些機制幫助我們度過了創傷,但當危險過去後,它們可能會留下後遺症。我們可能誤以為外面的世界仍然充滿危險,自己依然無力反抗。

這些後遺症可能表現為:情緒變得非常焦慮、恐慌、害怕或無助,接著覺得自己很糟、不夠好,甚至沒有價值,深深地否定自己,陷入情緒的泥沼。這種惡性循環,會讓我們對自己有長期的負面看法,在人際關係上也遇到困難。因為沒有機會療癒或學習新的應對方法,只能用以前的方式來保護自己,結果心裡的傷口一直在痛。

 

CPTSD有機會好轉嗎?我該怎麼辦?
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想:CPTSD能夠治癒嗎?答案是肯定的!CPTSD的反應是後天學習來的,這表示我們有機會透過重新學習,減少它帶來的困擾。

想像一下,不會游泳的人被丟進水裡,為了活下去,無論怎麼掙扎,只要能呼吸就是好方法。所以,如果你發現自己可能有CPTSD,這不是你的性格問題,也不是你的錯。那只是你在還沒學會游泳時,被迫想辦法生存下來的方式。

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諮商和治療,來療癒內心的傷口,學習更健康的自我照顧方式。這包括認識自己的傷痛,學習如何調節情緒,提升自我價值,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。

我鼓勵你從滿足自己的身心需求開始,好好照顧自己。你也可以尋求信任的親朋好友的支持,或者閱讀心理健康相關的書籍,收聽相關的Podcast節目,來增加自我覺察。

最好的方式是,找到適合你的心理師,一步一步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創傷。

CPTSD不是由單一的創傷造成的,它牽涉到情緒、生理、行為、人際關係等複雜的因素,需要長期、多方面的療癒工作。所以,也要允許自己在改變的過程中有時前進、有時後退。無論如何,當你開始願意面對那隱隱作痛的傷口,你已經在復原的路上了。

 

給心裡有傷的你

親愛的,你應該被好好對待,也有權利遠離讓你受傷的關係。讓我們一起練習,為自己失去的感到哀傷,同時也接納和珍惜自己擁有的。復原的路雖然漫長,但只要一點一滴地告訴內心受傷的自己:「嘿!我在這裡陪著你!我們已經長大了,我有能力保護你不再受傷!」

 

延伸閱讀與資源

推薦書籍:Walker, P.(2020)。《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: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》(陳思含譯)。柿子文化。

 

#知心心理諮商所
#柯政華諮商心理師
#CPTSD #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
#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#PTSD
#心理健康 #創傷療癒
#自我成長 #自我保護機制 #情緒調節
#歡迎來IG跟我一起東想西想 #iwonderwhy_rdm
#職涯諮商 #婚姻諮商 #企業諮商 #同志諮商
#自我探索 #心理諮商 #親子諮商 #伴侶諮商
#台中市心理諮商

預約電話:0966-216-656
Line預約:@realiz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