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
我們總是「有溝」但「沒有通」
「心理師,我們都有溝通呀!但是都沒有用。」這是我在心理諮商時常聽到的煩惱。很多伴侶在關係中明明努力溝通,但事情還沒解決,就吵起來,變成了檢討大會。明明我們都希望靠近對方,渴望好好相處和相愛,為什麼總是「有溝」但「沒有通」呢?
最近我剛追完韓劇《淚之女王》,這部劇讓我反思:在親密關係中,問題不一定是誰錯了或是不夠努力,更常見的是雙方都很努力,也用各自的方法在維繫關係,但往往沒抓好時機,又詞不達意,最後誤會滿天飛,讓溝通變得更辛苦。
《淚之女王》:親密關係中的溝通障礙
《淚之女王》故事一開始,夫妻二人曾是甜蜜的戀人,但婚後關係卻降到冰點。每次互動不是冷到彷彿會凍傷,就是不歡而散。隨著劇情發展,觀眾都看得出來,兩個人其實還愛著對方,卻因為每次互動中的誤解,讓誤會越滾越大,導致關係陷入僵局。
在這段伴侶關係中,兩個人的心都受傷了。先生認為太太漠視自己的壓力,顯得越來越不快樂;太太則以為先生不再關心自己,也就越來越冷漠,形成惡性循環。這正是許多情侶或已婚伴侶溝通時遇到的障礙。
直到兩人經歷幾番波折,終於能彼此說出真心話時,先生問:「如果我們的關係受傷了,需要擦藥的時候就趕緊擦藥,在傷口出現時馬上消毒,隨時準備更換OK繃,我們的關係會不會有不同呢?」
我的答案是:當然會!
關係練習三步驟:提升溝通技巧,改善親密關係
兩個人在一起,必定經常要交流,互相調適不同的意見、想法和價值觀。這時候,有穩定且良好的關係互動就很重要了!然而,關係的互動和溝通技巧是需要練習的,甚至需要「滾動式修正」。改善的過程無法一步到位,有時也會遇到挫折。但這就像開始學一種新的語言,我們得從認字母到讀單字,再慢慢組成句子,加上在生活中常常練習,就會越說越流利了。
如果你希望試著改善伴侶關係的互動與溝通,不妨從以下三個方向開始思考和練習:
一、 外在觀察:選擇適當的溝通時機與環境
很多人忽略了溝通時的時機、環境和氛圍。其實,這些因素都對溝通的效果有影響。你可以試著觀察看看,你們通常都在什麼時候溝通?是兩個人都下班後,筋疲力盡的深夜,還是週末可以好好享受一頓悠閒早餐的時間?你們有沒有能坐下來好好說話的時間?還是總是在匆忙做家事、照顧孩子時談重要的事情?
二、傾聽自己的內心:理解真正的需求
你或許曾有這樣的經驗,心裡其實想說的是「我好難過,我想要你安慰我」,結果說出口的卻是「我就知道你不關心我!」你可以問問自己: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我在意的是什麼?
很多時候,我們為了對方太晚回家、沒有做家事而生氣,但其實真正想說的是:「我最近覺得好累,希望你可以發現我上班也很辛苦,和我一起分擔家務。」要做到這點,需要平時培養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的習慣,才能在關係中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,進而達到有效溝通。
三、清楚表達及提出需求:提升溝通技巧
在表達之前,先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說的是什麼,並且從「一次只溝通一件事」開始。這能讓你們觀察和了解雙方所能承受的溝通訊息量和強度,避免明明有好的開始,最後卻無法好好討論重要的事情。
同時,你可以嘗試「只描述具體事實+提出需求」來表達,例如:「我發現昨天的碗還沒有洗,我想提醒你下次要記得。」這樣的表達方式會比「我覺得你很自私,你答應了都沒做」更能讓彼此聚焦在想溝通的事情上,而非開啟互相指責的戰場。
關係中的實習生:允許彼此的學習與成長
請記得,允許自己和對方都是「關係裡的實習生」,兩個人都在摸索新的表達方式,需要時間練習和調整。溝通練習真的不容易,有時候光是冷靜下來思考,內心就已經千頭萬緒。
這時候,如果有專業的心理師陪伴你一起探索,那就太好了!從安頓自己的心情開始,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,再進一步觀察「關係在哪裡卡關了」,接著一步一步練習和修正,慢慢找到你能做到且對方也能理解、接受的溝通方式。
結語:與對方好好說話、相處和相愛
關係的互動就像天氣,有時天晴、有時下雨。雖然我們不能操控天氣,但可以根據經驗,準備不同的衣物和工具來面對變化。親密關係也是一樣,關係互動的過程一定有高有低。我們可以透過建立彼此都覺得舒服、適合的溝通方式,提升溝通技巧,與對方好好說話、相處和相愛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#知心心理諮商所 #柯政華諮商心理師 #親密關係 #伴侶關係
#夫妻溝通 #關係練習 #溝通練習 #伴侶溝通技巧
#心理健康 #自我成長 #如何改善關係
#歡迎來IG跟我一起東想西想 #iwonderwhy_rdm
#職涯諮商 #婚姻諮商 #企業諮商 #同志諮商
#自我探索 #心理諮商 #親子諮商 #情感關係
預約電話:0966-216-656
Line預約:@realizing